-
UID:3306873
-
- 注册时间2019-03-12
- 最后登录2021-09-29
-
- 发帖57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奖学金1061
- 威望2565
- 打卡1667天未打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关闭
智慧的爱,注意让孩子分享 愚蠢的爱,只顾让孩子独享 糊涂的父母,把物质看得比精神重要,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先给孩子。看孩子“独享”,自己很享受,生怕孩子吃了亏。独享就像一个恶魔,让孩子变得贪心。在独享中长大的孩子,自私冷漠,眼中没有别人,心中没有父母,身边也没有朋友。孩子长大成人后,父母不会感受到一点来自孩子的幸福。 我亲眼看到一个老人,他陪着一个孩子吃饭,“宝宝吃宝宝吃,爱吃什么奶奶给你买。”“奶奶你也吃!”“奶奶不爱吃,奶奶就爱看宝宝吃。”奶奶永远是参观团的。有些奶奶饿了真吃了,孩子火了:“你怎么真吃了,那是我的,你不能吃。”奶奶很奇怪,我买的怎么变成了他的。智慧的父母,从小让孩子在分享中长大。分享,是快乐的源泉。当一个人在分享中感到快乐,他内心的世界就会变得很大,他会把别人的心装进自己的心,遇事为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感受。于是,他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爱,在社会上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小时候,在分享中,他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从而产生了成就感和价值感;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懂得,不是因为拥有了才付出,而是因为付出了才拥有。 我很感谢我的母亲,是她教会我们分享,她教会我们分享的第一句话是“给妈咬一口”。我妈有6个孩子,买6根冰棍,没有给自己买,我妈要求所有的孩子给她咬一口,我哥哥姐姐很主动,我排行老五,每次都躲在后面,我想我妈最好咬小一口,最好一口都不要咬。但我妈每次都狠心地咬一大口,我可心疼了。慢慢地习惯了,好像不给我妈咬一口就不好吃一样。母亲过世后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可她拥有了所有孩子对她的爱,于是分享成了我家的家规。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发了孩子每人两个巧克力。当表演完节目,儿子站起来跑到后面给了我一块,说:“妈妈,分你一块”。“谢谢!”我张开嘴巴就吃掉了。旁边的妈妈羡慕说,“瞧你多幸福,我儿子两块都吃了,一眼都没有看我。”我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 智慧的爱,事事相信孩子 愚蠢的爱,总爱怀疑孩子
疑心重的父母总爱用怀疑的眼光看孩子,不相信淘小子会干好事,不相信偷拿家里钱的孩子会改好。总是把孩子看成是说谎者,不相信他们;总是在众人面前提起孩子说谎的事情。在你怀疑的目光中,孩子会选择继续说谎。长大后,他会变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智慧的父母,一直相信孩子,会用信任的目光看孩子。他们深信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哪怕他有过失。他们常常用“发现新大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从父母独特的目光中,感受到“妈妈相信你”的信任力量。于是,他们会努力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生怕失去这份信任。 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掌握目标,爱人爱己,善解人意,变得优秀。 父母相信孩子,孩子才会相信自己。信任会唤醒沉睡的巨人。 智慧的爱,善于管教孩子 愚蠢的爱,只会放纵孩子
愚蠢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管合理不合理;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该干不该干。于是,孩子从小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甚至违法乱纪,这样会坑害了孩子的一生。这样的父母不明白一条真理:“如果你想让孩子变成不幸的人,就对他百依百顺。” 智慧的父母认为,孩子是需要管理的,规矩是需要学习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放手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孩子一生负责。爱孩子需要智慧,智慧的父母不仅关心孩子今天得到了什么,而且关心明天孩子能用上什么;不仅关心孩子今天装进了什么,而且关心孩子应该扔掉什么。让头脑、身体与房间、书包一样,永远留有空地,接收新的东西。 智慧的爱,看重过程 愚蠢的爱,只看重结果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体验,体验成功,体验失败对孩子都十分重要。
愚蠢的父母看重结果,告诉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样的孩子经不起失败。有一位父亲甚至要求女儿只许考第一名,不许考第二名,考不到第一名就别回家。结果,女儿差0.5分没考到第一名,就在家旁边的楼上跳下去了,摔成了重伤。
智慧的父母,看重过程。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己闯出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时,感到愤怒、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经历失败与痛苦,“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
孩子冲刺百米,智慧的父母关注的不是跑第几名,而是摔倒时,怎样跌得有尊严,膝盖被磕出血来,怎样清理伤口,怎样包扎;孩子参加演出,智慧的父母关注的不是孩子获得几次掌声,而是孩子被淘汰后是不是尽力了,是不是还开心。
父母的智慧,实质上就是放平心态,永远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作为父母,你想让孩子快乐成长吗?你想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吗?那么,你就勇敢走出误区,把孩子放下,用智慧的眼光认识孩子,用智慧的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一个有爱的童年,和孩子建立起亲密、温暖的关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