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商品现在特别的方便,基本上生活方面的必需品都能在网上买到,甚至一些地方特产小零食也能买到。不过在网上购买吃的东西,还是要谨慎一些,食品安全这一块不能忽视。要是买的食品吃出了不该有的东西,就尴尬了。
郭师傅在义乌一家服装厂工作,担任质量监管组长,
7月26日那天他拿了两包网购的陈皮梅,分给对桌的同事吃。结果吃的过程中,同事从里面吐出了一个和陈皮梅没关系的东西,让他的处境非常的尴尬。
同事吐出来的东西竟然是一个创可贴。同事说她当时在上班,郭师傅给她拿了陈皮梅之后,剥开包装纸之后就放进了嘴里吮吸,没有嚼。同事说在吸的过程中酸酸甜甜的,味道还不错,吮吸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嚼。
结果在嚼的过程中发现始终有东西嚼不烂,一开始以为是陈皮,吐出来一看竟然是创可贴。
吐出来之后,就恶心反胃,第二天和第三天就开始拉肚子,
没过几天身上就出现了过敏反应,非常的痒。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症状。

作为组长的郭师傅,经常买东西和其他的同事分享。这包陈皮梅他自己吃过一颗,没有发现问题,同事当时是吃到第二颗发现问题的,现在的情况让他很尴尬。

出事之后,郭师傅就联系了网店的卖家,经过沟通协商
,卖家和平台方在8月5日赔偿了1000块钱。后来,同事在8月10日出现了过敏反应。于是,郭师傅把情况反映到了陈皮梅生产厂家,
希望对方能出面带同事去医院检查身体,不过对方没有接受。厂家的工作人员表示产品已经打开了,里面不知道怎么回事会出现这样的东西,怀疑是不是有人恶意添加,当地也在处理这件事。

产品都是手工包装,至于消费者吃了有过敏的反应,
厂家表示东西又没有吃下去,如果吃下去造成了过敏,也不是我们造成了,说话要有根据。而且之前给出的处理方案是退一赔十。但现在这个事他们也没有底,也不知道。之前广州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给郭师傅的回复是,经过核查现场,没有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陈皮梅,被投诉人表示消费者无法证实该创可贴是在开封前有的,拒绝调解。根据相关规定决定,终止调解。

最终,记者也把情况反馈给了郭师傅当时购物的拼多多平台,平台方面回复,客服在8月5日的处置方案,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针对后续出现的过敏反应,也将继续配合解决。郭师傅表示会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件事。
创可贴到底是怎么来的,和消费者应该没什么关系。毕竟是在网络平台上购买的,
而且可以看出这个创可贴已经在这里面很久,颜色都变了。作为厂家,就应该第一时间引起重视,对生产环节进行把控。尤其是这种手工包装的产品,工人在工作的时候,难免手里会受伤贴创可贴,会不会是这个时候掉进去的。
厂家既然怀疑是不是有人恶意添加进去的,那就应该去落实调查清楚,而不是让消费者去举证。对于消费者的身体情况及时地给予关怀,该检查的进行检查,而不是推卸责任,作为厂家要有担当。虽然消费者是在网购平台买的东西,但东西是厂家生产出来的,这中间的环节,厂家能保证没有任何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