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2793237
-
- 注册时间2011-10-29
- 最后登录2022-06-11
-
- 发帖62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奖学金174
- 威望2730
- 打卡1435天未打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关闭
公益的路,真的会走“上瘾”。 52岁的王老板家住义乌市稠城街道义驾山小区。1994年,他开始从事饰品生意。经商之余,他把大量时间花在公益事业上,2002-2014年,先后资助义乌、浦江、兰溪等地10余名家境困难的孩子。2015年开始至今,王老板本平均每年都会捐助3万元善款,用于购买爱心物资、走访慰问等,同时和家人一起,积极参与帮扶老人、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 走向捐资助学的道路,这是个偶然。2002年的一天,报纸上一则关于“春蕾计划”的消息吸引了王老板的关注,上面刊登了几名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孩子的信息,希望广大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我家兄弟姐妹较多,小的时候,父亲身体不好,母亲长期在家照顾父亲,没什么经济来源,条件很差。小学五年级的时候,5元一学期的学费都交不起,只能找亲戚朋友。”王老板坦言,当时令他感到很自卑,但自己始终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于是,王老板踏上了公益助学的道路。 “王老板,你好。我是小华父亲的朋友,受小华奶奶委托给你回信。刚开学,小华就收到了你寄给他们的学费,一家人感激不尽。是你帮了她家大忙,使小华能够顺利地上学,省去了小华奶奶许多心事。小华上学期成绩不错,语文、数学都考了九十几分。她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学习,报答你们对她的恩情……”2002年10月,开学没多久,王老板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浦江的感谢信。小华当时在浦江县中余小学上学,父母在她不满周岁的时候就离异,随后外出打工,小华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生活比较困难。 “小华是我资助最久的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资助到高中毕业。后来她上大学了,有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学费不成问题了,我才停止资助。”王老板说,有几年,生意不太好,没赚到钱,但他还是按时把学费寄给小华。几百元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小华而言,意义重大。 小青是义乌佛堂张宅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生活条件较差,她和弟弟内心很自卑。王老板也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年龄和小青姐弟相仿。2004年开始,王老板不仅经常给小青姐弟生活费,还经常带他们到城里,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久而久之,小青姐弟变得开朗了,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 从2015年开始,王老板在义乌市城市有爱公益慈善志愿者协会担任副会长,多次被评为协会的优秀志愿者,被授予协会2020年度公益慈善爱心大使。协会里不管出钱还是出力,王老板都很积极。“给露宿街头流浪人员送温暖”是城市有爱公益慈善志愿者协会的品牌项目,从2017年开始,在义乌团市委、民政局和各镇街的支持下,该协会寻找露宿街头人员,为他们送去毛毯、棉衣棉裤、方便面等物资,并劝导他们回家。王老板不仅多次跟志愿者半夜劝导露宿街头人员,还花了1万余元,购置了200件冲锋衣,捐给协会,用于该项目。 王老板告诉记者,公益路上坚持这么久,这跟家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仓库要验货,店面要打包,还要出去洽谈生意,夫妻俩经常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是去做公益,妻子总是会给他“放假”。 在王老板影响下,儿子王智航也走上了公益之路。去年期间,王智航在俄罗斯莫斯科求学,他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一起,给中国留学生发放了健康包,并提醒他们做好防疫措施。不久前,王智航将自己的800元零用钱都捐给了河南省商水县红十字会。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王老板与记者打趣,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家里的饰品生意依旧很红火,“这可能跟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善事有关吧”。来源: 中国义乌网 编辑 童荟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