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42阅读
  • 5回复

[义乌故事]【十八力】义乌这个大老板真的给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29
奖学金
174
威望
2730
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腔主  发表于: 2021-08-3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公益的路,真的会走“上瘾”。

  52岁的王老板家住义乌市稠城街道义驾山小区。1994年,他开始从事饰品生意。经商之余,他把大量时间花在公益事业上,2002-2014年,先后资助义乌、浦江、兰溪等地10余名家境困难的孩子。2015年开始至今,王老板本平均每年都会捐助3万元善款,用于购买爱心物资、走访慰问等,同时和家人一起,积极参与帮扶老人、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

  走向捐资助学的道路,这是个偶然。2002年的一天,报纸上一则关于“春蕾计划”的消息吸引了王老板的关注,上面刊登了几名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孩子的信息,希望广大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我家兄弟姐妹较多,小的时候,父亲身体不好,母亲长期在家照顾父亲,没什么经济来源,条件很差。小学五年级的时候,5元一学期的学费都交不起,只能找亲戚朋友。”王老板坦言,当时令他感到很自卑,但自己始终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于是,王老板踏上了公益助学的道路。

  “王老板,你好。我是小华父亲的朋友,受小华奶奶委托给你回信。刚开学,小华就收到了你寄给他们的学费,一家人感激不尽。是你帮了她家大忙,使小华能够顺利地上学,省去了小华奶奶许多心事。小华上学期成绩不错,语文、数学都考了九十几分。她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学习,报答你们对她的恩情……”2002年10月,开学没多久,王老板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浦江的感谢信。小华当时在浦江县中余小学上学,父母在她不满周岁的时候就离异,随后外出打工,小华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生活比较困难。

“小华是我资助最久的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资助到高中毕业。后来她上大学了,有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学费不成问题了,我才停止资助。”王老板说,有几年,生意不太好,没赚到钱,但他还是按时把学费寄给小华。几百元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小华而言,意义重大。

  小青是义乌佛堂张宅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生活条件较差,她和弟弟内心很自卑。王老板也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年龄和小青姐弟相仿。2004年开始,王老板不仅经常给小青姐弟生活费,还经常带他们到城里,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久而久之,小青姐弟变得开朗了,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

从2015年开始,王老板在义乌市城市有爱公益慈善志愿者协会担任副会长,多次被评为协会的优秀志愿者,被授予协会2020年度公益慈善爱心大使。协会里不管出钱还是出力,王老板都很积极。“给露宿街头流浪人员送温暖”是城市有爱公益慈善志愿者协会的品牌项目,从2017年开始,在义乌团市委、民政局和各镇街的支持下,该协会寻找露宿街头人员,为他们送去毛毯、棉衣棉裤、方便面等物资,并劝导他们回家。王老板不仅多次跟志愿者半夜劝导露宿街头人员,还花了1万余元,购置了200件冲锋衣,捐给协会,用于该项目。

     王老板告诉记者,公益路上坚持这么久,这跟家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仓库要验货,店面要打包,还要出去洽谈生意,夫妻俩经常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是去做公益,妻子总是会给他“放假”。

  在王老板影响下,儿子王智航也走上了公益之路。去年期间,王智航在俄罗斯莫斯科求学,他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一起,给中国留学生发放了健康包,并提醒他们做好防疫措施。不久前,王智航将自己的800元零用钱都捐给了河南省商水县红十字会。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王老板与记者打趣,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家里的饰品生意依旧很红火,“这可能跟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善事有关吧”。

来源: 中国义乌网 编辑 童荟颖

3条评分威望+3
妞丶安靜う 威望 +1 - 2021-08-31
不悲、不喜 威望 +1 - 2021-08-31
游泳小囡囡 威望 +1 - 2021-08-31
特别声明:帖子及回帖全部内容为论坛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用户如认为页面上的特定内容涉及侵权,可通过页面底部侵权投诉指引向我们进行投诉。
本帖共有5条回复,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