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她们村在没有一分钱补偿的情况下,去年的四月初就完成了整村的房屋拆除工作,批得975人的审批建设用地为97341平米,人均99.84平米。她们村领导表示包含城镇居民的实际人数为1084人(这个数字一直在变,有说1200多、1065、1092),人均用地89.8平米。
但是到目前为止,多出来的109人是哪里人?她们村的具体设计图纸,包括有多少排屋、多少别墅、多少高层、多少厂房,分别是多少人,分别是多少建筑面积和建设用地,分别占用了多少的宅基地,没有任何公示。
但分配到排屋建设时,人均用地的平方却是远远不够的。如下图:
她们村排屋为169人,平均应得15176平米。可建设红线内的面积大约的13200平米,但排除左下角的历史民居(按义土改文件历史建筑不算建设用地)和右上角其他村的已安置面积,即使只是扣除建筑占地面积,即使不计算周围应有空间,实际面积也不足12000平米,也就是人均70,少了3000多平方。
即使这样,还有人表示右上角那一片地是村里花了天文数字(不敢说数字,忘了录音,反正是一个想象不到高到离谱的数字)从隔壁村买回来的,这就让我朋友很不能理解了。
我朋友说村土地多的是,刚被50万左右征用了0.4342公顷(4342平方),转身花上百倍买一块更小位置更差的地回来?这到底是什么神仙操作?财务不公开就可以随便哄骗吗?如果是骗人的目的何在?
街道做规划的领导说了,高层人均建设用地远远不需90平米,而厂房置换又是1比1,别墅区的人均建设用地都说还不如我们,我朋友就更糊涂了,这土地都去哪里了呢?粗粗算一下,如果一人差20平,起码20000平,上亿元的差距!
怪不得谣言传的沸沸扬扬:相同的家庭人口,有人是一栋别墅一套高层,有人就是二栋别墅(其中相差几百万);有人高层是60平方,有人就是120平方........
太不明白了,怎么会这样?
房子都拆了快一年半了,这些基础信息不是应该分分钟就可以公布出来的吗?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是一笔糊涂账呢?
土地还能不翼而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