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25阅读
  • 2回复

[义乌故事]江西弋阳,全县1/10的人在义乌打拼,5000丽水人在义乌开了2000家小超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真gg
 

发帖
485
奖学金
105
威望
2016
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腔主  发表于: 2021-09-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近日,站在即将投用的新办公室内,26岁的林新飞对未来充满了憧憬,8年时光,他从一个串珠子工人成为装修公司老板,这一切除了自己的努力,他把功劳更多地归功于义乌这座城市,因为在这里有着无数成功的机会。


林新飞来自江西上饶市弋阳县,这个位于义乌西南300公里外的小县城有着中国“戏剧之乡”之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义乌人鸡毛换糖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如今经过40年的风云变幻,依靠小商品实现蝶变的义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梦地。


据义乌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义乌实有人口达到248.6万人(包含非常住人口),创历史新高,其中流动人口163.3万人,比前一年增加了11.2万人,全国有17个县(市、区)在义乌的流动人口超过了1万人。


流动人口中,中青年占到了87.99%,71.88%的人在义乌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以上,超过1年以上的占45%,这也意味着义乌这座城充满了活力,让更多的人留了下来。


47462人
江西弋阳县1/10的人在义乌打拼
撑起义乌装修行业的半壁江山


开车在义乌街头,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镇,随处可见正在建造或刚交付没多久的楼盘,房市的火热,让众多开发商涌进义乌的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装修市场,随便找个装修工人聊聊,很大的概率就来自江西弋阳。


据统计,去年弋阳县以47462人成为义乌外来人口第一大县,而弋阳当地户籍人口也不过42.5万人,这意味当地超过1/10的人口在义乌打拼


“弋阳人在义乌主要是从事装修行业,撑起义乌装修行业的半壁江山,有开装修公司的,但多数还是一线的木工和泥工。”义乌市上饶商会秘书长章钰说,义乌创业门槛低,机会又多,不少人就抓住机会从装修工人成长为装修公司负责人。


从穿珠子工人到装修公司董事长



林新飞就是从木工成长起来的装修公司老板,这些天他忙着和软装供应商谈,按计划,这个月底,装修公司新的办公场地要投用,现在每天都有20多位工人在赶工。





如今,郑辉的职业可跟核电一点关系都没有,他的云创智能主要从事建筑业的声光电系统智能化的设计和施工,一年的营业额3000万元,在义乌属于行业的佼佼者。


“一套别墅的整体设计安装费用二三十万元,套房四五万元就够了,说直白点,就是通过我们的方案让房子更加智能化,让高科技走进寻常百姓家。”郑辉举例说,他们做的安防系统能实时把情况反馈给业主,如一块玻璃坏了,监控会立即抓取,发到业主手机上;私家车位被占用时,会提醒对方离开。


35岁的郑辉是弋阳圭峰镇人,从小就是别人家里的孩子,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就作为校招生进入中国核工业集团,被分配到台州三门核电站项目部。


“刚工作,实习工资就有8000元一个月,其他同学也就三四千,我算是高薪了。”郑辉说,在项目部,他很快就成为助理工程师,薪资也达到20多万元。


但他并不愿安于现状,特别是去了义乌之后,“几个发小在义乌做得不错,转了几次,我觉得这座城市非常包容,创业成本低,机会多,再三考虑,我决定辞职创业。”


如今,郑辉在义乌安家落户,老婆也是弋阳老乡,在做饰品外贸生意,儿子四岁,女儿上个月刚出生,义乌这座城市让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可这一切也仅仅是起步。


“义乌这些年在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开车从国贸大道横穿城区,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郑辉说,300公里,对于弋阳和义乌两地来说,已经不算什么距离,高铁一个半小时,开车也仅仅三个半小时,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老乡来义乌寻梦,也相信随着梦想的实现,他们这些人也将会有能力反哺家乡,让弋阳有更好的发展。


18273人
丽水人抱团在义乌开出2000家小超市
相关从业人员约5000人


义乌有众多的“四层半”旧改小区,在这些开放式的小区里,分布着很多的小超市,而这些超市老板大多有一个共同身份——丽水人。


据统计,在义乌,丽水人开的超市有近2000家,占据整个市场的六成以上,相关从业人员约5000人。去年在义乌的丽水流动人口有18273人。


夫妻俩开小超市三年回本
儿子毕业后也来义乌开母婴店


49岁的李爱珍是丽水庆元人,她的超市开在春晗四区,挨着小区的主干道。这条主干道晚上就会变为夜市,见到她时,两口子刚吃完饭,一天里,只有晚饭,夫妻俩才能一起吃。


李爱珍的小超市在同行里算是大的,六间,210平方米,和大超市比虽然小了点,可经营的门类却很齐全,总共有1万多种商品,从香烟、饮料、食品,到卫浴、文具、内衣都能找到,就连冷门的摩托车护膝都有。


她老家在丽水山区,刚结婚那会,和老公种香菇种木耳,种了十几年,每年收入两三万元。后来,到竹制品工厂打工,收入提高到5万元。


2013年10月,听说表弟在义乌开超市发了小财,她心动了,和老公商量后,决定投奔表弟。“在表弟超市里学了两个月,了解进货渠道、如何经营后,表弟帮我们物色了店面,当时老乡觉得这家店附近可能要开大超市,会影响生意,所以决定转让。”


74.8万元!李爱珍清楚地记得当初开店这笔不小的投入。为了凑这笔钱,她从银行贷了30万元,从亲戚那借来13万元,她是个要强的女人,心想着,大不了一切归零,再进厂打工就是了。


回想当初的决定,李爱珍有些庆幸自己胆子大,虽然第二年附近确实开出一家大超市,可自家店的生意并不差,在夫妻俩的努力下,三年内收回了成本。


“为了尽可能卖货,从早上7点营业到凌晨2点,我们夫妻俩分工,轮流守店。”李爱珍说,两口子吃的用的,基本都是自家超市的。


说起自己的经营小秘诀,她说,像他们这种小超市,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买到过期的产品,为了保证这种情况不出现,她一周进一次货,一个月排查一次库存,如果商品的保质期只剩下一两个月,肯定要下架。


如今靠着小超市,李爱珍一家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儿子毕业后也来到了义乌,和儿媳妇开了一家母婴店。


李爱珍说,在义乌,丽水人特别团结,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经营、赚钱经验,所以老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


当年骑摩托到三岔路
丢三局硬币选了义乌


“现在还是以夫妻店为主,我们行业协会的注册会员有1300多家。”义乌丽水商会超市行业分会会长鲍可明就是李爱珍嘴里说的表弟,来义乌已经开了12年超市,他把六七十位亲戚朋友老乡都带入这个行业。



说起当初来义乌打拼,45岁的鲍可明觉得非常有戏剧性。当年贩卖香菇的他开车经过义乌,结果翻车受伤在义乌住了半个月,这才知道义乌有个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回到老家后,一次生意被骗,积蓄所剩无几,他决定骑着摩托车外出闯闯,骑到一个三岔路口,往南是温州,往北是义乌,他把选择权交给了硬币,丢三局,结果代表义乌的正面胜出,开启北上之路。


初来义乌,鲍可明进过工厂摆过小摊干过摩的,最终在副食品店业务配送员这个岗位上稳定下来。几年的配送生涯让他发现,小区超市有三成都是自己老乡开的。


2009年,鲍可明投了40多万,在万村开了一家面积200平方米的超市,这家超市随后成了“黄埔军校”,众多前来投靠他的老乡从这里入门,走上创业之路。


鲍可明现在经营着两家超市,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把众多老乡带出大山


“开夫妻店,太辛苦了,我们现在打算走联采联购的路子,已经有60家店加入,我们商会注册了丽水人自己的商超连锁品牌‘物全家美’,开出70多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进到假货,降低采购成本。”


在鲍可明的计划里,未来还要把城市赚来的钱带回农村,带动丽水老家相关产业的发展,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


51712人
温州人在义乌九成自己做老板
一年贡献产值1000亿


温州人在义乌这座城市的经济领域,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温商一直伴随着义乌这座城市的发展,最早一批来义乌的温商已经待了40多年了,市场上三分之一是温商,每年的产值超过1000亿元。”姜永忠是义乌温州商会的会长,他说,在义乌的温州人,九成以上在创业,拥有各类企业2万多家,他们商会光会员就有6000多家。


据统计,去年在义乌的温州流动人口有51712人。


“和以往传统的外贸经营模式相比,这些年,温商不断在往跨境电商以及进口贸易方面转,其中进口贸易商中估计八成是温商,去年的进口额超过100亿元,今年准备做到300亿元,从原本的日化产品为主向大宗有色金属拓展。”姜永忠说。


从出口商转为进口商
组建直播团队扭亏为盈


谢清满是最早一批从出口商转为进口商的温商,去年的进口商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


他的公司位于商城跨境(进口)电商园,整层3700多个平方米。我到公司时,他刚帮客户送一箱红酒回来。


在公司的展厅里,我看到展示着1000多种各类进口商品,他说,现在公司经营的主要是日用百货、母婴用品、美妆护肤、健康生活、红酒美食等。


而在展厅的隔壁,3间直播间里,主播都在忙碌着,他通过后台就能看到直播成交的数据。


“有十几个直播间,一天开播10多场,每场1到2个小时,前段时间,每天线上交易有十几万元,这几天不行,只有两三万元,我们还在想办法破解。”谢清满说。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感触颇深,用“坎坷”两字概括。生在温州永嘉大山里的他,13岁就辍学外出打工,踩三轮、包沙发、熨衣服、做鞋子、开餐馆、开出租,干过诸多行当。


2004年,他带着100块钱来到义乌,投奔在市场做生意的亲戚。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橡皮筋、小发夹起家,慢慢闯出了自己的一条海外生意路子。


“主打珠宝饰品,出口欧洲,每年的营业额稳定在3000万左右。”到了2014年,他感觉进口商品在国内会有很大发展空间,就飞到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转了一圈,坚定了他转型做进口商品的决心。


“意大利一款洗护用品在当地卖26块钱,在国内卖180元,中间的差额非常诱人。”谢清满回来后的第二年成立公司,组建了20多人的团队,第一批价值100万元的货,花一个月的时间,就通过朋友圈卖出去了,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但他没想到紧接着就摔了个大跟头。


为了打造平民化消费的进口超市,他投入了大量资金,最高峰时全国有100多家联营店和加盟店,可这些店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亏损,3年时间将此前赚来的6000万元亏了进去。


“实体店经营确实没有想的那么容易,做进口贸易对资金链的要求更高,100万元的货要有400万元的现金才能转得动。”虽然亏损严重,但他坚信进口商品这条路肯定没问题,在保留十几家超市后,把业务回归到原本的重心——批发上,组建了直播团队,这两年开始扭亏为盈。


“我相信未来义乌会成长为进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我们的企业也会跟着更好。”谢清满说。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7条评分威望+7
我是渣男 威望 +1 - 2021-09-17
二十五摄氏度 威望 +1 - 2021-09-17
wenwu0256 威望 +1 - 2021-09-17
喵小妖 威望 +1 - 2021-09-16
农村吃货 威望 +1 - 2021-09-16
天真gg 威望 +1 - 2021-09-16
小甜朵 威望 +1 - 2021-09-16
特别声明:帖子及回帖全部内容为论坛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用户如认为页面上的特定内容涉及侵权,可通过页面底部侵权投诉指引向我们进行投诉。
本帖共有2条回复,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