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肝脏不好,未老先倒”。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具有疏通、条达、畅泄和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等众多功能。
一旦肝不好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从头到脚都会有疾病出现。肝不好!看这里就知道!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我们都知道。肝脏一般是不会“喊疼”的,在医疗界看来,肝癌是非常善于隐藏的癌症。
我们要及时观察肝脏健康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保证肝脏的健康。
肝脏好不好,看眼睛、手掌、脸就知道!
1
看眼睛
01. 眼睛干涩,眼疲劳:肝血不足的表现!
手机、电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这就导致用眼强度也越来越大,视疲劳已经不足为奇。因此常常会出现视蒙、眼胀、眼部干涩、灼痛、眼及眼眶酸痛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乏力等周身不适。而且你要明白,长期看电脑看书,是非常损耗肝血的!
02. 眼红有血丝、视力模糊:肝火旺盛的表现!
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不良情绪积郁,或者烟酒过度导致。肝经循行于头、耳、胸胁,所以出现头昏头胀,两耳轰鸣、胸胁胀痛,同时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还常常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红、眼干、眼部分泌物多等。
03. 巩膜发黄:肝炎表现!
“巩膜发黄”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依据,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几乎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巩膜黄染"。
2
看手掌
中医认为,肝“其华在爪”。当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等,用手指按压后变为苍白色,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肝掌”常见于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身上,这说明肝功能严重受损了。
3
脸色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若肝不好,会导致气血运转不通,出现血气不足、血脉堵塞等情况,从而导致面部暗沉、变黑。久而久之,色素沉着就会形成黄褐斑,也被称为“肝斑”。
肝脏对铁元素的代谢起到重要作用。若肝不好,代谢功能受损,铁质会流入血管中,导致血液中铁质增加,脸色逐渐变黑。
艾灸护肝有奇效
养肝一定要艾灸这几个穴位:肝俞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足三里穴
三阴交
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凹陷处。
用这几个穴位养肝护肝,艾灸效果很不错。可以经常用艾条灸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5~30分钟。
三个习惯预防肝癌
1
多运动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是护肝的有效方法,因为运动既可削减超标体重,防止肥胖,消除过多脂肪对肝脏的危害,又能促进气体交换,加快血液循环,保障肝脏能得到更多的氧气与养料。
2
少熬夜
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熬夜,不论是工作加班,还是打游戏消磨时间,“夜猫子”一族越来越多!
熬夜,直接伤肝、伤精伤胆,日久伤肾,逐步造成气血双亏的严重后果。
3
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气机通畅,气血畅达又依赖于人的精神状态的舒畅开朗,故肝与情志活动关系尤为密切。
中医讲的“肝喜调达”理论,就是说积极乐观、舒畅开朗的情绪是肝脏正常的前提。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情志致病,都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血液运行,因此情志过度均可伤及肝之疏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