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95阅读
  • 5回复

[义乌故事]给孩子下定义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夏景约
 

发帖
60
奖学金
96
威望
400
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腔主  发表于: 2021-09-0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在朋友圈看到这么一段话。(所谓的双减,既不是减压,也不是减负。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孩子,二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双减的本质是刷选,上筛选人才为国贡献,下筛选劳力为国添砖!)
新中国已成立了这么久了,在学校里还有这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思想吗,只要是参加了正常的劳动不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了吗,区别不应该只是分工的区别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过了君子不器,应材施教,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对孩子下定义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违备了教育的初衷。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我国已经完成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还在为生活拼命的拼博,客观条件上已抽不出时间关心小孩的教育,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难道是想推卸责任吗,他们不想孩子得到一个好的教育吗。
国家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在带动所有人富起来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教育改革是这一伟大目标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共同富裕的改革先锋。学校学习有一定竟争关系是好的,对大家学习有激励做用。合作是社会的主流,应该让孩子学会这个重要才能,让孩子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

1条评分威望+1
康大腿 威望 +1 - 2021-09-08
特别声明:帖子及回帖全部内容为论坛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用户如认为页面上的特定内容涉及侵权,可通过页面底部侵权投诉指引向我们进行投诉。
本帖共有5条回复,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