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关闭
投票截止时间:无限制
叔本华的现代悲观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总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而进行所谓的“奋斗”,如果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痛苦,如果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空虚无聊。一个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马上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永无尽头、无边无际,欲望就像海水一样越喝越渴,没有人会对自己的处境心满意足。所以人生就像钟摆,摇摆于痛苦和无聊之中,人类也就无法摆脱痛苦的命运。 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白话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知足者富”,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字面意思是指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俗话说“知足常乐”,那如何才算是知足呢?1、认为富有是一维的——知足者富的第一层境界这个层次的人,其价值维度是一维的,把金钱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拥有多少钱才算富?一个小孩子拥有一百元,他会认为自己很富有,看着他自鸣得意的样子,成年人可能会笑他很天真。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拥有一百万算富有吗?在如今大城市随便一套房子都均价几万元的情况下,恐怕没有谁认可一百万就富有。然而一百万容易赚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如果能赚到一百万这个数,的确也可以“知足者富”一番。不过拥有这点钱,这个层次的人面对各种经济压力,恐怕也不能心安,只可聊以自慰一番,安慰一下自己,我已经有算很富有了。2、认识到富有是多维度的——知足者富的第二层境界金钱和财富有什么区别?财富比金钱的含义更广泛,财富包含金钱,同时知识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亲情与爱情是财富、友情是财富、社会关系是财富、信用是财富、经历阅历是财富,还有许多各种类型的财富。这个层次的人,认识到富有不仅仅是金钱的富有,是多个维度的富有,他们会从多个维度审视自己。“知足者富”对他们来说,是在多个维度中寻求一个平衡,并不一定金钱的维度要很高,当达到这个平衡点之后就能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富有之人。3、聚焦在自己所拥有——知足者富的第三层境界第二层境界的人,他不免把精力放在外界上,可能还会自觉不自觉地跟他人比较,只要一跟人比较,难免就“人比人,气死人”。知足者富的第三层境界的人把精力更多地聚焦在自己身上,而非在外界或者他人。他不再以他人的标准做标准,而是有自己的标准。他停止了跟别人做比较,把精力聚焦在自己所拥有,用心地欣赏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一切。他知道内求,懂得“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4、知道本自具足——知足者富的第四层境界我们需要认可一个观点:老子是开悟的人。普通人的智慧根本不足以理解他,不能真正地领悟他所写 《道德经》的话,就像一位小学生理解不了博士生的论文。世界上还有什么开悟的人呢?如孔子、佛陀、禅宗六祖惠能、王阳明等都同样可以说是开悟的人,他们是怎样理解老子所说的“知足者富”呢?当然他们之间有点风牛马不相及,没有直接的相互阐发,不过可以借用他们的话互相印证与注释,这就是以经注经。六祖惠能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以此来解析老子的“知足者富”,知足就是知道自己本自具足,比第三层次的聚焦在自己所拥有又高了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可以说是见道了。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见道时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其实就是悟到了本自具足,他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外者误也。”他明白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否则,这个层次之下,或多或少都有外求的成分,或多或少地“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5、证得本自具足,知行合一——知足者富的最高境界理可顿悟,事需渐修。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知道罗马怎么去是一回事,去到了罗马又是另一回事,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知道自己本自具足属于见道和悟道,真正与道合一还需要有修道与证道的过程,用自己的言行去证实本自具足,确认六祖惠能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是真实的,证实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没有骗人,这就是知足者富的最高境界,也是知足者富的真正内涵。
|